前言關於插畫的五花八門奇想 在世界古文明的考古記載,還沒有文字記錄人類演化的過程,考古學家從洞穴裡所發現的一些壁畫內容,或圖像遺物中的考證做為研究依據。從這些圖像的來源與實體,已可窺探插畫發展的初始原型,加上中世紀的聖經即有手繪圖像與文字相輔的對話記錄形式,這說明了插畫圖像從原先扮演歷史記載的工具,到成為文字釋義的輔助,逐漸成為一件無價的藝術珍品。
19世紀印刷技術的進步,傳統的繪畫創作不再是單一的選項,因此造成更多藝術創作者加入繪製插畫的行列,20年代至30年代插畫家慢慢建立了藝術地位,得以在知名顯要的美術館展覽作品,展覽內容除了童書創作,還包含了敘述性、技藝性、寫實派、超現實等多元插畫風格,各類創作特色傾巢而出。直到科技文化的急速進步,數位時代的蒞臨,賦予插畫家更便利且多元的創作工具,至此,有些插畫圖像甚至取代文字的溝通。因為觀察到插畫對生活上的各種影響,於是促成這本集結國、內外精彩插畫家作品的書籍誕生。
本書共有三個單元,第一單元採訪5位國際頂尖插畫家,在剖析一位成功插畫家的過程歷經之餘,也看見他們如何建構和國際知名品牌合作的橋樑。插畫家的異想天開,讓時尚的花朵在生活中綻放得更加燦爛,你可以看到西班牙插畫巨匠Arturo Elena為知名設計師 Custo Barcelona設計的T恤;Filip Pagowski為川久保玲Comme des Garcons創作知名的Play系列產品;Carine Brancowitz與義大利 a.testoni和法國CELINE 等經典品牌的合作默契;經常遊走倫敦、巴黎、紐約時尚重鎮的David Downton,在時裝秀後台為超級名模Erin O’Connor現場寫生,以及Ian Bilbey為Paul Smith的經典之作復古色彩條紋Mini Cooper的車體彩繪。
第二單元共收錄來自世界各地30位精彩的插畫家作品,依照每一位插畫家的創作概念做出七大風格分類,每位插畫家都真誠的與讀者分享他們的創作,以及在生活中遇見了什麼細微感動,又如何激發他們的創作靈感。值得一提的是,當插畫家的作品延伸成為實體產品時,又會是什麼樣的風景?從入圍葛萊美最佳唱片包裝設計的《Aimee Mann ! SMILERS》專輯、Alessi和紐約當代美術館(MoMA)合作的限量玩具公仔、LOEWE、YSL和Lancome的香水廣告、H&M、Levis和Gap的T恤設計、NIKE球鞋的鞋面塗鴉、餐廳牆面的繪畫創作,到電子、文具、皮件產品的視覺設計,還有《Vogue》、《Cosmopolitan》、《Elle》、《In Style》、《The New York Times》、《TIMES》、《Le Monde》等國際刊物的封面創作,包羅萬象的風格種類,你會發現插畫力量無所不在。
最後一個單元介紹了5位國內插畫家,繪本是他們共同的創作心得,藉此他們分享了生活中某個特殊片刻,某段難忘的生命歷程,同時也談及對於國內插畫市場的了解,和參與國際插畫比賽的經驗分享。這5位插畫家皆有多本具有影響力的繪本創作,像是陳致元的《小魚散步》被美國《出版家週刊》評選為年度最佳圖畫書,《華盛頓郵報》稱讚它是「繪本書裡的珍寶」,另外一本著作《GUJI GUJI》獲《紐約時報》圖畫書暢銷排行榜第十名。李瑾倫的《一位溫柔善良有錢的太太和她的100隻狗》)被選為美國紐約Marion Vannett Ridgway Memorial Award的年度最佳圖畫書獎。崔永嬿的《小罐頭》獲2002義大利波隆那插畫展入選和2002日本亞洲插畫雙年展優等獎等殊榮。
不管是時尚插畫、廣告塗鴉、產品視覺、童書繪本……,你不得不承認多元的插畫早已滲透在你我生活中的各個角落,在插畫的國度中沒有城邦國界之分,人生何處不「插畫」,這應該是每一座具有藝術涵養的城市,都得擁抱的城市美學口號。
美麗動人的事物人人都愛,插畫的存在創造這樣的美妙,只要多一秒鐘的關注,就能製造多一分鐘、一小時,甚至一輩子的美學養分。
企劃編輯 李青蒔
內文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