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文
資深編輯、讀者蘇美智
愛,好大的一個題目。能把這樣的大道理說得條理分明,令人心悅誠服,甚至賞心悅目的,汪琣珽屬少數特例。
你或者還在狐疑,愛孩子有啥難?先看汪氏的陳述︰不要把自己想得太高太偉大,愛孩子是基因設定,不愛才難,那些「父母很偉大」、「父母都是為你好」諸如此類的心態請省掉,因為它們會妨礙你好好愛孩子。愛要說出口,還要想到馬上說,而且必須在孩子三歲後繼續練習,莫失莫忘。孩子要求你的陪伴、喜歡跟你說話,會花很多時間,但你不要輕易拒絕,因為「拒絕」到一定「劑量」時,孩子會「知難而退」,以後你就別歸咎「孩子都不理我」了。孩子的成就不應該跟你的愛意連結,所以把話說到「你考一百分啊,好厲害」就好了,後面那句「…媽媽好愛你」謹記要打住,因為它們不是因果關係。
汪琣珽還給「愛」平反︰孩子是用愛寵不壞,淹不死的。很多現代父母大概承襲了上一代的迷思,以為太愛孩子就是寵,孩子一寵就會壞,唯恐「愛」的劑量太多,走避不及,最終會讓孩子纏上,卻在進退失據中忘了釐清︰真正毀掉孩子的是溺愛,不是愛。
用汪氏定義,溺愛是不分青紅皂白對孩子說好。我的演繹是︰溺愛是用太方便的方式,來達成孩子的慾望,和為孩子提供逃避責任的藉口。有原則的大人才能提供真正的愛,這裡頭要花很多耐心、時間和力氣。當父母的都知道箇中難處,但汪琣珽為我們打氣︰「請這樣勉勵自己吧--我現在所花的力氣,將來都會十倍還給我。現在不花這個力氣呢?將來十倍的力氣都補不回來。」
仔細品味,你會發現汪琣珽寫的愛裡頭,有紮實的思考。愛孩子當然是父母的天性,但是好好實踐,卻是爸爸媽媽不能荒廢的功課。當中一門常被忽略的作業,是爸爸媽媽也要學習獨立,「沒有人喜歡跟不獨立的人在一起,即使你身為父母……我愛孩子,我就必須要獨立,獨立到老死的那一天。」
題目雖大,但讀來不沉重。書中穿插不少汪氏招數的實踐分享,常教人忍俊不禁。你也許會像我一樣,不僅在讀,還會邊讀邊忍不住偷偷啄磨︰今天晚上先偷哪一招來用在我家孩子身上?
推薦文
文字工作者、讀者柯寶絢
如果天神到了你家,拿一個願意乖乖吃飯、自動寫功課、摒除你家孩子所有缺點的「完美兒童」來跟你換……。請問:你換不換?
「不換,不換,我抵死不換。」相信每個人的答案都和汪培珽一樣。那麼,我們為什麼還要為了「糾正」孩子的各種「缺點」而大吼大叫,甚至動用根本讓孩子感受不到愛意的「愛的小手」?
我最喜歡書裡的這句話:養過貓狗的人都知道,他們常常搗亂、根本不做功課,最大的才藝就是汪汪喵喵叫,可是主人都愛到心坎裡去了。有時候想想還真搞不懂自己,我們怎麼捨得對這個從他還只是超音波上的一個光點就愛到骨髓裡的孩子,每天每天,在口語上貶損他、在思想上否定他、在行動上罵他打他?相信每個父母都是「為了孩子好」,但是,你的「好」他領情嗎?你確定,你對他的愛,他感受到了嗎?
請一定要相信汪培珽說的這句話:真正的愛,不會寵壞孩子。真正的愛,只會讓孩子更好、讓孩子的人生充滿更多幸福的光彩。如果你有機會數一數每天對孩子說NO的次數,或許你會發現,很多時候,孩子的表現即使沒比你預期的好,但也不至於太糟。把拿來「導正」他的九牛二虎之力,化成愛他的行動,並不會讓他養成撒野的習慣,孩子的自律感反而會由內而生。
不是只有個性溫柔的媽媽,才喚得出內心的柔軟。每個媽媽都有她愛孩子的力道。不拘泥於傳統觀念的汪培珽,就是把對孩子的同理心發揮到了極致。看完她的書,你或許會感嘆,怎麼不多一點耐心、對孩子溫和一點;你或許覺得不可思議,孩子做錯事時父母卻什麼都不說,真的可以嗎?但最有可能的情況是:你內心湧起一陣陣的愛意,然後回頭給了孩子一個緊緊的擁抱,嘴裡並說:「我好愛你。」不論孩子的反應是僵硬、是錯愕或者欣然接受,可以確定的是,在這一刻,你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彼此的愛了。
汪培珽說:「養孩子的最大回報,就是你可以親親一個人和抱抱一個人,到如此享受的地步。」她說到我的心坎裡去了。
自序
「愛孩子也愛自己的七堂課」的教室門口,這位媽媽興奮地跟我說:
四歲老大的不聽話,困擾了我好久,方法用盡都沒有效果,所以想來問你我該怎麼辦。兩天的課程,第一天還沒聽完呢,當我聽到了你說的那句話後,我就完全明瞭了,我知道我家老大的問題到底出在哪裡了。──自從老二出生後,我們都好久沒有好好地愛老大了……
我到底說了哪句話?可以讓一個憂慮已久的母親豁然開朗,然後自信滿滿地相信,只要她朝著那個方向走,她的孩子就一定會改變。
我不想告訴你是哪句話,因為每個人的需要不盡相同。
只要你是為人父母的,都希望你能在這本書裡找到你需要的東西。
一開始,我看到了好多年輕的爸媽,都好愛自己的孩子。後來,我又看到了,這些爸媽的面部表情很難會有笑容。只要談論起孩子,總是憂心忡忡的居多。可是爸媽們明明很愛孩子,小孩子最喜歡的人也是爸媽--為什麼雙方湊在一起時,卻沒有快樂呢?或是說,爸媽的快樂,總是比小孩的少很多。為什麼不能全家人一起快樂呢?
有人說,小孩年紀小還沒成熟,無法體會父母的愛。
但我要問:成年之後的孩子,又有多少比例,可以真真實實地感受到父母的愛?
我可以武斷地說:比例不高。不超過五成,甚至更低。
小時候感受不到父母的愛,長大就會知道了嗎?對不起,不會這樣。
不要以為孩子總有一天會了解你對他的愛。不會。
他現在不了解,他以後也不會了解。
但是你也不用擔心「孩子都白養了」;不了解,不代表這些孩子將來都不會孝順父母。看看我們周圍的成年人,關心父母的還是佔大多數,但是如果你反問這些朋友:「你何時切切實實地收到過父母的愛意?」沒有條件的、沒有壓力的愛意--很多人是怎麼也想不到一個的。
「我辛辛苦苦地賺錢養家,怎麼不算?」
通常跟「錢」扯上邊的,都不會在孩子的答案裡出現。
有段時間,姊姊弟弟很愛跟媽媽在社區的花叢間玩躲迷藏,當時他們都是小學中高年級,但還是愛玩這種遊戲。媽媽當然不喜歡玩躲迷藏,而且我還得假裝--假裝找不到他們:明明看到了他們的身影,還要故意大喊:「你們在哪裡啊,媽媽都找不到。」有一回我走得很靠近他們的藏身處,但仍繼續假裝,事後,姊姊三番兩次來問我:「你剛剛是真的沒看到我們嗎?」她已經大到開始懷疑「媽媽的假裝」了,但我抵死不承認。
當時我也不知道,原來孩子願意跟你玩躲迷藏的時間,是非常短暫的。
我們可以跟孩子膩在一起、親親抱抱的時間,也是非常有限的。孩子以父母為天為地的時間--也就是,你是孩子最愛的人的時間,也同樣短暫。因為老天設定好了,孩子以後必須去愛別人,人類才可以延續下去。父母不可能,也不應該是孩子永遠最愛的人。他必須將注意力轉到自己身上,再轉到另一半身上,再轉到他(她)的孩子身上。
所以最後,我們必須回歸到「愛自己」。父母總有一天要將注意力轉移到自己的身上。等孩子成年之後,你要做什麼?這是每一個年輕爸媽都要提前思考的事。一輩子盯著孩子的父母,那對孩子不是愛,而是壓力。因為當孩子以父母為天為地的時間過了以後,父母就要放手,孩子才可以去創造自己的天地。
這本書原來只有演講,在經歷了七年的演講之後,我好高興--我真的將它寫成書了。(我也好以自己為榮。)
幫我審書稿的智囊團很「三教九流」,女兒是其中之一。她光聽我唸完目錄而已,就鐵口直斷地說:「你會改變全世界。」
我沒有想要改變全世界,我想改變全中國人的教養觀,倒是真的。
光給孩子愛,真的就夠了嗎?等一下!這整本書都在談「愛」孩子沒錯,但是,我沒有說「愛」是父母唯一需要給孩子的東西唷。你當然還必須教會孩子──紀律,和一大堆與紀律有關和無關的事。我曾經說過,「沒有愛,一切免談」。但是想要做好父母,光有愛,當然是不夠的囉。
這是我的第八本書,你可以錯過前面七本,你也可以錯過未來的七本,但是你不能錯過這一本。因為你可以不幫孩子唸故事書、不教孩子英文、不多生小孩、不帶孩子去旅行……。但是,你不能不好好地愛孩子。
愛,就是我們在人生走一遭的最大意義。我知道你是為了孩子才讀這本書的,但是它的內容,仔細看看,好像也適用於夫妻關係呢。這也是我後來才發現的。
昨天星期日,一家四口在社區打網球,孩子的球技不成熟,球總是左左右右地亂飛,爸爸年紀不小了卻還以為自己是年輕小夥子,也左左右右地滿場跑。一小時後,滿頭大汗的爸爸開始收他的球拍了,遠遠地我只問了一句:「你要先回家啊?」我不喜歡先生先走,雖然距離家只有一分鐘的路程,我仍喜歡大家一起走。
「我肚子不舒服。」好,不舒服就快回去吧。
「誰要陪媽媽再打一下?」大熱天,姊姊弟弟都恨不得可以快點回家。
沒想到,先生竟然回頭說:「那我陪你再打一下好了。」
「還是--把拔--最愛我了。」我在球場對著天空大喊。
當然是囉。不然誰肚子不舒服還會繼續陪你打球啊。
任何關係都一樣,最簡單的愛就是陪伴。
然後是互相關心和體諒。所以你猜,我最後有留下來繼續打球嗎?
愛孩子的同時,別忽略了最後會跟你共度一生的那個人。父母不能永遠將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那對孩子來說會是負擔大過愛的。與你共勉之。
跋
這些事不要做,就是愛
不要打孩子
尤其是打小孩巴掌,是犯罪的一種,該被警察抓去關的。只是小孩沒膽量去求救,而且自掃門前雪的人又太多。
不要罵孩子
提醒你,說話音量超過五十分貝,就是罵人的前兆。
不要說氣話
例如:我乾脆就讓你自生自滅算了。
不要有賭氣行為
例如:調頭就走,留小孩一個人在路邊哭泣。
不要賄賂孩子
這擺明了是父母不願意花時間在孩子身上的最好證明。
不要反應過度
小孩犯的錯都可以原諒,不要太大驚小怪。
不要批評小孩
即使你是為了他好,也不要。請找其他替代方案。
不要用錢打發孩子
連小孩都知道,撒錢只是父母彌補自己罪惡感的方法之一。
不要一回家就板著一張撲克臉
小孩沒欠你錢沒還吧?請微笑。
不要只關心孩子考試考了幾分
他最喜歡吃的水果是什麼?你知道嗎?
不要孩子替你光宗耀祖
自己沒做到的事,別要孩子幫你完成。愛面子?請自己去努力,別在孩子身上找。
不要將處罰當成管教的工具
處罰是法律對付壞人的方法,別往孩子身上套。法律不愛壞人,你也不愛孩子嗎?
不要欺騙孩子
你會愛你不信任的人嗎?
不要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對孩子說好
不想被孩子打擾、安慰自己的罪惡感、怕孩子不愛自己,都和自己的利益有關。
不要拿小孩去比較
如果真要來比,自己不也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嗎?
不要不給小孩留情面
小孩比大人的臉皮更薄,更怕在人前丟臉。
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跟路人甲也不要
震撼教育是為陸戰隊隊員設計的,孩子還不到時候。
不要將自己的期望往孩子身上加
孩子對自己有什麼期望,比你對她有什麼期望,重要太多了。
唉呀,這些全做到了,我就可以順便成仙了啊。
終於知道了吧,愛孩子,從來不是一件簡單的工作。
有天我在部落格上,問讀者:「從父母口中說出,最讓你傷心的一句話是什麼?當時你幾歲?」完全無預期地,各個留言都恐怖得不得了,讓我看了有股衝動想要集結出版一本小冊子,每個新手父母發上一本,讓大家有所警惕──這些話連大人聽了都承受不起,更何況是小孩子。所以我才會這麼說:「有時候父母不做什麼、不說什麼,也是一種愛的表現。」網路連結請參考:www.wretch.cc/blog/wangpeiting/10315555
我完全明瞭,很多人都知道如何正確地愛孩子和教養孩子,但無奈身邊的人總是不配合──「我說要好好說道理,先生卻堅持『直接打』最有效。」「我說不要給孩子上補習班,婆婆卻一直說誰誰誰都學了什麼什麼。」
不可諱言的,在這些方面我是幸運的──我的身邊從來沒有「阻力」。唉,中國女人,不可能完全沒有阻力的啦,是阻力都被我「擊退」了。所以有些人礙於環境的不配合,無法做到自己希望的目標,也不要太難過,盡力就是盡責了。不是說,兒孫自有兒孫福嗎?當爸媽的心態比較輕鬆時,對孩子也是一種福氣。
還有,媽媽要有餘力,才能在洗衣煮飯甚至兼顧工作兩頭燒的情況下,來談愛孩子,這樣比較有人性。所以我也希望提醒家庭負責賺錢的一方,下了班也要一起幫忙照顧小孩,讓媽媽多點餘力,最後得益的還是自己的家庭和孩子。
為了讓父母有更多餘力,所以我不只不贊成小孩看電視、玩電玩、上網閒逛,甚至連爸爸媽媽都應該遠離。每天從這些可有可無的事情上,節省個三十分鐘也好,拿來幫孩子唸本故事書,陪孩子唱唱歌、畫畫圖,或是帶孩子到戶外跑跑跳跳散散步,這不僅是愛孩子,家庭生活也會更充實,大家能從中獲得更多的滿足和快樂。──每個人一定要親自花時間去做,才會發現我說的那份「幸福」在哪裡。
再仔細想想,將父母的愛意無誤地傳達給孩子,真的需要我們花很多時間嗎?擁抱、親吻、說好聽的話、讓孩子撒撒嬌、聽孩子說說話、多點耐心……,根本不是有沒有時間的問題,對不對?
有時候,父母可能只要將觀念轉個彎,與孩子的關係,甚至自己的整個人生,就會跟著閃亮了起來。
祝福天下的爸爸媽媽和孩子,幸福快樂愈來愈多──直到永遠。
內文11
養孩子的最大意義,不是成就他,而是你們彼此間濃厚的感情。
孩子知道你愛他嗎?不知道。很多孩子都不知道。
你做的每一件事,明明都是愛,為什麼孩子會不知道呢?請問:你做了哪些事?
努力工作賺錢養家 *
煮三餐 *
放假帶孩子出去玩 *
時常帶孩子去運動 *
要求孩子吃健康的食物 *
買大房子 *
選好學校
到學校當愛心媽媽
接送小孩學鋼琴(請自行替換才藝項目)
督促小孩練鋼琴
幫孩子開生日party *
幫孩子買玩具 *
幫孩子買電玩軟體
盡量滿足孩子的購物慾望
幫孩子買漂亮衣服 *
上館子吃飯 *
輔導孩子做功課
要求孩子用功讀書 *
帶孩子出國度假 *
送孩子參加夏令營 *
為孩子移民到國外
限制小孩玩電腦的時間 *
每天幫小孩刷牙、洗臉、洗頭、洗澡 *
花大錢幫小孩矯正牙齒 *
接送小孩上下學 *
……
我網羅了大部分父母會做的事。
有沒有發覺,父母真是愛孩子啊,這麼多複雜又困難的工作,
有些父母可能只做到第一項,你可能全都做到了。但是請仔細想想:
你投注了時間和金錢在孩子身上,以上這些事中,
哪些是孩子可以確實感受到「你對他的愛」的呢?
請選擇。並且,請算一算你總共選了幾個?
2
「不從孩子身上預期有任何回報」,這樣的心態,就是最好的回報。
……有回參加演講座談,與會者中有位是跟教育有關的教授,他有兩個十歲上下的孩子,在沒有告知孩子的情況下,他準備好了全家出國的旅行,
沒想到,想給小孩驚喜,小孩卻說不想去。
「然後,當場我就叫他們跪下。」我們國家管教育的大員,當著五百人的演講場地,大聲說的就是這個結論。
哈哈哈,不用到度假旅館大廳偷拍了啦,還沒出國呢,親子之間已經開打了。
這個教育大員當時並不知道這個事實,還好他的孩子小,等孩子到了青少年,他還敢這麼做,就要等著瞧自己的好戲了。
這也就是為什麼,最後會有人對著老天大喊「我到底哪裡做錯了」的原因。
「什麼等著瞧?我才不怕呢,我是他爸,他敢怎麼樣?」
我也知道,有這種心態的父母很多。我還聽過爸爸看小孩不順眼,直接幫小孩打包皮箱丟出門外,然後連小孩一起趕出去的呢。
聽到這樣的故事,我心裡著實覺得可悲,大人的這些舉動,實在幼稚得可笑。最後呢?
你還不是要開門讓他進來,「你真的希望他死在外面不回來嗎?」
想讓孩子受教訓?哼,想「教訓」孩子的父母,最後沒一個得逞的。
而且不消多久,孩子就會給父母下評語:我的父母,完全不可理喻和不值得尊敬。
如果你的工作達不到業績,老闆也用同樣的方式對你,請問你買帳嗎?
你心裡不會出現「此人不可理喻」和「此人不值得尊敬」的感覺嗎?
大人自己都不能接受的事,卻理所當然地往孩子身上丟。千萬不要說你是愛孩子,你沒有。
你身上或許的確有上帝設定好的「愛孩子基因」,但是,你教育孩子所使用的手段,卻是將原本單純的愛,在慢慢地抹煞掉。……
孩子知道 你愛他嗎※點我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