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Blogtrottr
林小玲的博客來網路商城
林小玲的博客來網路商城,這裡有書籍、CD、DVD、電影、可直接點選圖片或是紅色字體的商品名稱,即可連結到博客來做線上購買!歡迎舊雨新知參觀選購喔!
這才是攝影:跨越百年歷史的不朽影像剖析
Nov 12th 2012, 16:34

這才是攝影:跨越百年歷史的不朽影像剖析這才是攝影:跨越百年歷史的不朽影像剖析※點我購買※

這才是攝影:跨越百年歷史的不朽影像剖析※點我購買※

歷時一個世紀.精選全球80位名攝影師.收錄近百張留名青史的經典之作
  全球五大洲,八大國家攝影人共同推薦,2012年最具收藏價值的經典攝影書籍

  安瑟.亞當斯 的雄壯風景攝影作品
  曼.雷 充滿實驗精神的不朽影像
  荒木經惟 詭譎的情色氛圍
  羅伯特.卡帕 戰地攝影的悲傷
  布列松 寫真一瞬間的堅持。

  「或許在某個範圍之內,攝影能告訴我們的事比起肉眼所見相差無幾;然而在這個範圍之外,攝影也證明了我們肉眼所見之事其實微不足道。」-桃樂絲.蘭格

  「只能束手無策站在一旁,除了記錄他人的痛苦,什麼事也不能做,並沒有想像中的簡單。」-羅伯特.卡帕

  「我渴望能抓住,那些在眼前展開一幕幕的場景其中所有的精華。」─亨利.卡提爾-布列松

  全球五大洲,八種語言同步製作 (台灣、北美、英國、澳洲、西班牙、保加利亞、俄羅斯、法國、義大利、日本)

  全世界有超過百萬名攝影愛好者創作出無數的攝影作品,但卻只有少數的影像能夠獨特新穎,吸引注眾人的目光,並且超越時空永留千史。

  《這才是攝影》選出令人驚讚的80名在各個領域、歷史上具代表性的攝影師,重點式地闡述其攝影作品的獨到和成功之處,以及為人稱讚和超脫的攝影技巧;經由倫敦攝影傳播學院的院長法爾.威廉斯的專業解說,將一張歷史上為人稱道的好照片徹底剖析:一張絕佳的照片到底包含了何種重要的特質,跨越超過百年的攝影歷史,帶領讀者們在懂得拍照之時,也懂得去詳解和辨別何謂重要的攝影作品,以及在人像、風景、裸體寫真、新聞攝影、超脫影像創作…等不同的領域中,到底什麼才是最重要的攝影精神和創作品質。

  收納近百張照片跨越攝影世紀,將百年攝影技藝濃縮入200多頁的重量級攝影隨身專書,以精選單張作品、拍攝背景、攝影師簡介、以及收錄各個名家箴言來詮釋攝影百年來的內涵和精神,帶領讀者們於現在龍蛇雜處的攝影顛峰世紀中,不僅可以拍出好的照片,更能將自己的想法融入影像,解讀經典之作,看見隱藏在表像下的美麗,從中學到攝影百年來的內涵和精神,留下不朽作品。

  書中提及部分攝影師如下:

  安瑟.亞當斯(Ansel Adams)
  荒木經惟(Nobuyoshi Araki)
  蒂娜.巴尼(Tina Barney)─國家地理雜誌攝影師
  伊恩.貝瑞(Ian Berry)─國家地理雜誌以及LIVE雜誌攝影師
  羅伯特.卡帕(Robert Capa)
  亨利.卡提爾-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
  布魯斯.戴維森(Bruce Davidson)─國家地理雜誌攝影師、2011年WPO傑出貢獻獎
  南.戈汀(Nan Goldin)─國家地理雜誌首席攝影師
  恩斯特.哈斯(Ernst Haas)
  路易斯.海因(Lewis Hine)
  喬瑟夫.寇德卡(Josef Koudelka)─馬格南攝影師
  曼.雷(Man Ray)
  尼克拉斯.尼克森(Nicholas Nixon)、
  辛蒂.雪曼(Cindy Sherman)、
  阿爾弗雷德.史蒂格利茲(Alfred Stieglitz)
  杉本博司(Hiroshi Sugimoto)
  威廉.魏格曼(William Wegman)

作者簡介

法爾.威廉斯 Val Williams

  倫敦藝術大學的倫敦傳播學院,擔任攝影史及攝影文化教授,同時也是該校攝影檔案研究中心主任。她策展的經歷包括:1994年在維多利亞與亞伯特博物館展出的「戰爭作品」、1998年在國立攝影博物館展出的「新自然史」、2002年在巴比坎藝廊(Barbican Art Gallery)展出的「馬汀.帕爾攝影展」,以及2007年在泰特英國美術館(Tate Britain)展出的「我們如何成為我們:攝影英國」系列。

  威廉斯在策展上的貢獻讓她在2005年獲得由皇家攝影學社(Royal Photographic Society)頒發的杜德利.強生獎章(Dudley Johnston),她同時也是2008年創刊的攝影與文化期刊(Journal of Photography and Culture)的編輯。曾經出版的書有「誰在看著這個家庭」(Who’s Looking at the Family?)(1994)、「馬汀.帕爾攝影作品,1972迄今」(2002)、「安娜.福克斯的攝影作品1983-2007」(Anna Fox Photographs)(2007)以及「丹尼爾.米道斯:70與80年代選輯」(Daniel Meadows: Edited Photographs from the 70s and 80s)(2011)

目錄

前言
照片主題

工作-WORK

勞工
城市風景
力量
靜止的時間
群眾
權力

故事-STORY

張力
框架
容顏
角色扮演
靠近
親密
記憶

美麗-BEAUTY

浪漫
曲線
自拍人像
人物側寫
形體
卑微
廣闊
風格
邊界
靜物
靜止的瞬間

關係-RELATIONSHIP

並列
戲劇性
儀式
友誼
童年
告解
居家生活
凝視
照顧
偽裝

日常生活-EVERYDAY

色彩
社會
群眾
分離
肉體
冷峻

家庭-HOME

細節
簡約
私人生活
虛構情節
姿勢
精確
真實的虛構

衝突-CONFLICT

制高點
遭遇
格網
比例
反射
對比
張力
瞬間之前
面具
諷刺
廣大

出乎意料-UNEXPECTED

不協調
關係
複雜對話
對比
事件
表情
神祕感
人像照

動作-MOVEMENT

形狀
飛行
空間與形狀
身體型態
出乎意料

戶外-OUTSIDE

譬喻
舞蹈
暫停
細節
永垂不朽
痕跡
地點
控制
如畫的場景

攝影師簡介
年表
圖片資訊
檢索



前言

  自十九世紀中發明攝影術以來,此藝術形式改變了我們眼中所理解的世界,攝影更是首度可呈現過去繪畫所強調「真實的相似」概念,讓那些在工作中、街頭、戰場上、玩樂中以及居家生活的人們與事物,能夠被精確地記錄下來。所以為求效率,攝影師們需善用攝影技術,將所看到的轉換為有力的影像,以便讓照片效果完整地被呈現出來。

  本書中所有的照片都是「創作」,無論是用在商業和時尚攝影、報導攝影、人像攝影,或是呈現攝影師她/他們那如詩詞般的意念上,亦即是為了產生某些效果而拍,所以即使《這才是攝影》中的照片被分為許多類別,卻沒有任何高低優劣的差異。舉例來說,時尚攝影師─霍斯特(Horst P. Horst)、報導攝影師─維吉(Weegee),和藝術攝影師─波利斯.米凱洛夫(Boris Mikhailov)、杉本博司(Sugimoto Hiroshi),或者紀實攝影師─瑪格麗特.伯克─ 懷特(Margaret Bourke-White)、桃樂絲.蘭格(Dorothea Lange)等人的作品,均為同等重要的好照片。而書中收錄的照片也是攝影師精心設計的作品,並可藉由它們讓大家更了解攝影的能耐,以及這種藝術長久以來打破既有定義、跨領域的表現力。

  如何去欣賞、判斷一張好的照片,與我們的文化背景、年代,以及對攝影這個媒介的理解都有關係。像是速尼.瓊森(Sune Jonsson)這張照片,拍攝的即是住在瑞典北部偏遠鄉下的老人,也是1930年代以來最具代表性的紀實攝影風格之一。隨著歲月的累積,照片中那充滿詩意的影像和空間與其中要表達的意義會因此更加深邃和豐富,並逐漸讓人了解其文化上的重要影響,當然這也與我們利用自身的經驗和文化背景去詮釋有關。如果當初尼克拉斯.尼克森(Nicholas Nixon)在1975年只拍了一張布朗姊妹(the Brown Sisters)的照片,或許很快就會被歷史遺忘;但是他每年持續為這幾個姊妹們拍攝相同姿勢的人像照,最後成為一個系列作品。這樣重複拍攝同一場景與人物,也使得作品與最早拍攝的照片不斷地產生呼應與對照,或許每張照片單獨來看也是不錯的作品,但真正的力量其實來自於它們共同組成的整個系列。

  成功的照片可開啟我們的想像空間。拿蓋瑞.威諾格蘭(Garry Winogrand)在1969年所拍攝紐約市動物園的觀光客照片為例,其獨到之處可以分成幾個層次來說明。首先大眾對動物園都很熟悉,幾乎是每個人的共同童年回憶,並且也是一種人與動物之間所轉換和過度的空間,更是一個以娛樂和賞玩為主的地方。所以我們在觀賞威諾格蘭的照片時,多少都會帶著許多孩提時代的深刻回憶,和動物互動的情景、看到那些珍禽異獸的心情,以及觀看著畫面的感動,也因為如此,他的照片讓人看到的其實不是動物園,而是我們自己。

  好的作品絕不只是把各種優點集合在一起就可以,而是要取決於攝影師構圖的能力,以及如何使用最適合這張照片的拍攝器材;除此之外,也和觀察的視角、與被攝主體間的互動,還有最重要的是拍攝的想法和理念有關。舉例來說,安瑟.亞當斯(Ansel Adams)在1948年攝於加州死亡谷國家公園的作品「日出沙丘」,就和觀光導覽手冊或旅遊攝影書裡,在同一個地方所拍的照片完全不一樣。亞當斯並沒有對拍攝地點加以提示,而是讓觀賞者了解,當攝影要用藝術的方式表現之時,可以做到什麼程度。他本人在進行攝影之前,就已經知道想要拍出什麼樣的照片,然後才仔細地計畫,加上科技的輔助和自己的藝術眼光,最後成就了那些以抽象藝術所表現出的自然偉大作品。亞當斯並不光是走上沙丘然後按下快門這麼簡單,而是精心挑選了一個最適合的拍攝地點,不僅可以完美地表達其攝影哲學,也可呈現出他眼中的自然世界。

  本書中收錄的攝影作品當中,有很多照片之所以成為好,是由於攝影師融入了與其所拍攝的社區、環境或團體。奧古斯特.桑德(August Sander)在1920年代曾經進行一個專題,專拍德國人和其職業,並用單張照片來呈現一種職業,因此造就了在1928年所拍的「泥水匠」,後來即成為代表所有勞工的象徵。在桑德斯結合了被攝者的姿勢、優異的攝影技術和其攝影師之眼,成就了這些永恆的偉大作品之時,其他攝影師所創作出偉大的作品,也均是因為能獲得被攝者的信任和合作,才以接近對方去拍到平常所拍不到的照片。

  像是波利斯.米凱洛夫(Boris Mikhailov)拍攝烏克蘭貧窮社區的系列作品─「個案的歷史」的例子,攝影師即是和社區居民相處了很長的一段時間,與其成為共同合作的夥伴,才能拍下這些人所生活的極端惡劣環境,因此利用這些作品來替這些人悲慘的生活發言。至於紐約攝影師蒂娜.巴尼(Tina Barney),她拍攝的對象就是自己最親近的家人和朋友,也在拍攝過程中獲得最大的合作和支持。無獨有偶,來自西岸的攝影師賴瑞.薩爾坦(Larry Sultan)也是和自己最親近的家人合作,共同探索彼此共有的回憶和家族歷史,因此他可以隨心所欲地與自己的父母合作拍攝,而這個系列也成為一段長達十年之久的攝影探索之旅。

  然而,在紀實和報導攝影領域,這種歸屬感和合作的過程就顯得不是那麼必要。保羅.葛拉漢(Paul Graham)的主題系列是1980年代英國領失業救濟的辦公室,因為偷拍,加上他利用傾斜的角度來加強自己獨具批判性的觀點,並且讓相機成為一種調查的工具即是此系列成功的主因。另一個例子是伊恩.貝瑞(Ian Berry)在1970年代拍攝雀兒喜花卉展的觀光客。此照片的成功之處來自他作為新聞攝影師的紮實訓練,包括對場景的判斷、快速構圖,以及準確捕捉被攝者驚訝的瞬間等能力。而這種拍攝方法也被其他攝影師廣泛利用,例如安德烈.柯特茲(Andre Kertesz)1920年在布達佩斯拍攝一對從圍牆偷窺馬戲團帳棚的情侶;比爾.布蘭特(Bill Brandt)1935年在雅士古賽馬場拍攝賣馬票的人;以及羅伯特.卡帕(Robert Capa)1936年在西班牙畢爾包(Bibao)拍攝路人看著德軍戰機飛過頭頂的照片等。這些照片的主題均是眾人聚集、彼此遭遇,還有稍縱即逝的事件和場景,而對新聞攝影和紀實攝影來說這也都是必要的拍攝元素。



這才是攝影:跨越百年歷史的不朽影像剖析※點我購買※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林小玲 的頭像
    林小玲

    林小玲的博客來網路商城

    林小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